清明郊遊後發燒 恐染叢林斑疹傷寒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4/05 00:58

最後更新: 2018/04/05 01:03

分享:

分享:

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提醒,行山郊遊需依循行山徑行山,切勿走入草叢,避免被叮咬。(資料圖片)

清明登山掃墓後,若無故發燒或皮膚有焦痂,就要小心,可能是被恙蟲叮咬感染可奪命的「叢林斑疹傷寒」。繼前年錄得1宗死亡個案,本港去年接獲27宗叢林斑疹傷寒,感染人數是近4年新高。

有醫生提醒,春秋郊遊季節是感染高峰期,外遊期間到郊外亦要留意,最近有遊客訪越、泰後疑受感染,抵港後出現肝腎衰竭。

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數據,本港去年接獲27宗叢林斑疹傷寒個案,是自2014年以來新高,並無錄得死亡個案;但前年有1人死亡,該年有21宗感染個案。至於今年,截至前日(3日),中心已接獲4宗個案。

中心資料顯示,叢林斑疹傷寒又稱恙蟲病,屬本港常見的「立克次體病」之一,可經由受感染的蟎叮咬而染病;患者或出現類似重感冒的徵狀,包括發燒、發冷、頭痛、肌肉疼痛及出疹,甚或於被叮咬的位置,出現穿鑿狀皮膚潰瘍,附近的淋巴腺亦會腫痛。

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透露,近日亦接獲一名壯年男遊客訪港後,出現發燒、肝腎衰竭徵狀,入院後於身上找到被叮咬的傷口,懷疑訪港前被叮咬,感染叢林斑疹傷寒︰「(訪港)前兩三星期曾去越南及泰國,都有去過郊外,處方抗生素後已經好轉。」

他稱,瑪麗醫院平均每年亦接獲3、4宗叢林斑疹傷寒個案,不乏來自大嶼山、南區及渣甸山的個案,暫未見增加趨勢。叢林斑疹傷寒主要見於春、秋行山郊遊旺季︰「恙蟲匿於叢林中,特別會叮咬大腿內側、腳及腋下等位置,被咬後都不知,直至無故發燒或多重器官衰竭,檢查發現有傷口,才知道受感染。」

台灣前年曾有一名外籍女子於蘭嶼遊玩期間被恙蟎叮咬受感染,留院短短兩天後死亡。孔繁毅直言,視乎不同個案,感染叢林斑疹傷寒後,患者情況可迅速惡化,致多重器官衰竭或死亡,故一般未及檢查報告有結果,就先處方抗生素治療。

事實上,連同前年的1宗叢林斑疹傷寒死亡個案,翻查報道,本港過去至少有3人因此病喪命,包括2013年一名曾患乳癌的77歲老嫗,因叢林斑疹傷寒可引致的膽囊炎死亡;而再對上一次叢林斑疹傷寒致命個案發生在1992年。

孔繁毅提醒,行山郊遊需穿上長袖衫褲,依循行山徑行山,切勿走入草叢,避免被叮咬而受感染;郊遊後如無故發燒,亦應及早求診,並告知醫生行山郊遊紀錄,以及早處方抗生素治療。

【其他熱話】行山Selfie要注意環境安全 專家:簡單意外可變嚴重

【其他熱話】行山要識揀背囊 揀錯男女裝背囊隨時影響呼吸【有片】